<listing id="3dpx7"></listing>
<var id="3dpx7"></var>
<var id="3dpx7"><strike id="3dpx7"></strike></var>
<var id="3dpx7"><strike id="3dpx7"></strike></var>
<var id="3dpx7"></var>
<var id="3dpx7"><strike id="3dpx7"></strike></var>
<var id="3dpx7"><video id="3dpx7"></video></var>
<var id="3dpx7"><strike id="3dpx7"><listing id="3dpx7"></listing></strike></var>
<var id="3dpx7"><strike id="3dpx7"></strike></var><menuitem id="3dpx7"></menuitem>
<cite id="3dpx7"><video id="3dpx7"></video></cite>
<cite id="3dpx7"></cite>
張士平:魏橋創業,壓力何來?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發布時間:2016/3/11 9:28:33

  “政府要感謝魏橋作出的貢獻!”這是在今年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士平發言時山東省省長郭樹清插的一句話。
  張士平用他一貫的洪亮聲音,圍繞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介紹了魏橋創業的發展成果,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強烈共鳴。特別在提到魏橋創業智能化改造過程中,沒有將富余出的1.5萬名職工推向社會,而是通過發展深加工,擴大再生產進行妥善安置,并且保證每一名職工在再培訓期間一分錢工資都不少時,郭樹清說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話。
  讓我們先來看看魏橋創業在“十二五”時期的成績單:
  銷售收入先后突破2000億元、3000億元大關,各項經濟指標連創新高的同時,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繼紡織產業之后,鋁電產業也發展成了全球最大,兩大產業鏈條不斷完善。
  圍繞著境外資源開發和國際產能合作,主要有兩大項目。一是在幾內亞投資2億美元建設了鋁土礦開采項目。該項目去年3月26日奠基,7月20日礦業公司及港口正式建成投運,9月25日首船18萬噸鋁土礦啟運回國,11月15日抵達煙臺港,然后中轉至濱州套爾河港區碼頭卸船,直送魏橋創業集團氧化鋁廠堆場,一條自國外礦山到魏橋創業集團國內工廠,集多式聯運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已全部建成。這是幾內亞15年來出現的第一個新型鋁土礦開采企業。今年要確保回運礦石1500萬噸,明年確保回運礦石3000萬噸,建成世界最大的單一鋁土礦開采企業。
  同時,在幾內亞加快規劃建設臨港工業園區,配套電廠、廠房等基礎設施,吸引國內更多的企業到幾內亞投資興業,促進中幾兩國經濟合作與發展,努力成為兩國經濟合作的典范。二是在印尼投資15億美元,建設年產400萬噸的氧化鋁生產線,并同步建設電廠、碼頭、生活區等配套設施。該項目是印度尼西亞第一家大型的氧化鋁生產企業,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和印尼時任總統蘇西洛共同見證簽約,也屬印尼工業部重點關注項目。一期100萬噸將于3月中下旬建成投產,二期100萬噸在今年年底建成投產。后200萬噸根據建設情況跟進實施。
  嚴格依法誠信納稅,僅“十二五”期間就累計為國家上繳稅金308億元。堅持以擴大農民就業推進城鎮化建設,目前集團16萬職工中95%來自農村,15萬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了就業,2015年普通職工人均年收入達到了4.66萬元,相當于每年向農村轉移70多億元資金。六年來,集團已17次提高職工工資。建立完善了讓職工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子有所教、老有所養的后勤保障機制。
  今年,魏橋創業集團將力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長10%以上,力爭實現銷售收入3700億元,利稅190億元,利潤130億元,完成自營進出口額25億美元,上繳各級稅金100億元,努力實現“十三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魏橋創業的“十三五”什么樣?張士平勾畫的藍圖是:2020年確保銷售收入突破4500億元,跨入世界150強行列;力爭銷售收入突破5000億元,沖擊世界100強。
  然而,這樣好的一個世界500強企業,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下,同樣面臨壓力。
  張士平告訴記者,首先是企業在電廠環保治理方面資金投入巨大。為實現綠色發展,陸續關停了3個熱電廠,拆除了4個熱電廠,共計43臺機組,總裝機容量111.4萬千瓦。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集團投資23億元改造脫硝設施,在2015年上半年全面按照最好標準實現氮氧化物達標排放。投資6.65億元,對9臺30萬千瓦以上機組進行了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完全達到了燃氣輪機排放標準,實現了超低排放。
  未來一年半,還將累計投資30.7億元,集中精力做好其他30萬千瓦以上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及煤場全封閉升級改造,在2017年上半年前所有機組全部超低排放,煤場全部封閉,真正實現“燃煤不見煤”。并且開展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真正做到向環保要效益,讓環保促發展。
  張士平說,除了環保投入,企業智能化改造中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員富余,將他們培訓再分流安置,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責無旁貸。但讓這位靠實力打拼多年的企業家備感壓力的是今年初財政部下發的《關于征收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有關問題的通知》,專項資金在全國范圍按照燃煤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上網電量(含市場化交易電量)、燃煤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和規定的征收標準計征。
  他告訴記者,這項專項資金增加了被征收企業的負擔。在市場需求疲弱、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不管是國家電力企業,還是自備電廠企業,日子都不好過,自身也面臨著很大的生產經營壓力和轉型升級壓力,每個企業都在度難關。中央提出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也提出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征收該專項資金,不但不能降低成本,反而大大增加了被征收企業的負擔,使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更加困難,也嚴重影響他們自身的轉型升級。
  在張士平看來,去產能、去“僵尸企業”,應更好地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利用市場倒逼機制,真真正正淘汰落后,鼓勵先進,從而更好地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對此,他建議免征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幫助優勢企業降成本,度難關,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收藏〗〖查看評論〗〖字號: 〗〖閱讀:24860次〗〖關閉
  • 用戶名: *
55体育